到鹿港能看到傳統的三合院,裡頭還有人居住喔!
小佘帶我們到當地有名的老店吃麵線糊,人多到爆。
麵線裡頭沒有大腸、沒有蚵仔,卻有香軟的醃肉。
嗑完麵線糊,我們到第二家店吃魷魚羹。
吃完魷魚羹大家就循著地上的指標“後車巷“前進,小巷弄裡頭古色古香的房子相當吸引人。 覺得安平老街被比下去了!!
有名的石敢當,有止煞招福的功用。
一般是放在地上,很多人家房子改建的時候就將其鑲入牆上,更厲害喔!
很明顯這是後來塞進去的,呵呵!
地上很顯眼的字,告訴我們別錯過這條巷子。
連門牌也匠心獨具。不知道是哪位先生的創意?!
後車巷的隘門上寫有“門迎後車“的題字。
鹿港隘門的簡單介紹。
走過幾個巷口,看到指示牌可前往鹿港老街,小佘姊前頭開路。
鹿港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代昭和3年(1928),為當時鹿港最大的西式會堂建築,現整修完工後,為推展地方藝文,因此將其活化再利用為「鹿港藝文館」,前廣場原是清代鹿港溪畔重要的碼頭。
裡頭現正展示木雕作品,栩栩如生的荷葉以及魷魚又讓我們饑腸轆轆了。(不是剛吃完?)
好威啊,這是在新祖宮旁邊,台南孔廟前也有一塊內容一樣的下馬碑。
這是新祖宮(另一個舊的就是人超多的鹿港天后宮),是由乾隆皇帝下敕興建的台灣唯一的一座媽祖廟。
乾隆敕建天后宮。
香火繚繞、典型的天后宮氛圍。
走出天后宮(新祖宮)的側門,滿滿的攤販和商店,我忍不住買了一些小玩具,還被念了一下,路上有趣的食物很多,但誰敢吃啊?
接下來往舊祖宮,就是最多人的鹿港天後宮前進,更密集的小販與遊客聚集在前面的廣場,有名的蝦猴蜷曲扭動著,好不可口!
人很多,天氣也很好,和小佘、小佘姊、怡喬出來玩一整個舒服愉快。
廣場上擺著超大銅鑼,我們排隊要去敲響今年的新春第一棒,吃東西的吃東西,傳iphone的傳iphone~
小佘姊第一棒,敲的心花怒放。
小佘也敲的歡天喜地。
怡喬更是樂不可支,連鑼鎚都差點帶走。
進入正堂,抬頭可見到細緻奪目的木雕藻井,這就是鹿港天后宮的正字標記。
鹿港天后宮的中庭,又擠又熱鬧。
下了文昌閤,進到紀念品店買了一件媽祖紀念排汗衫,趕忙再進到主殿過個香火,怡喬買的媽祖紀念平安牌也跟著來過香火,我們充分實踐觀光客的各項活動。(這張照片設定有立體效果,請戴上3D眼鏡後觀賞,小心勿灼傷。)
在求月老紅線的人。
離開正殿,外頭還是熱鬧非凡。
出了鹿港天后宮,趕忙鑽進店裡,點了一盤炸蝦猴,吃起來其實跟炸蝦差不多。
吃了一盤意猶未竟,到外面再買一大包,瞧瞧,成山的蝦猴、小螃蟹。 人類真是貪吃啊!
吃飽喝足,漫步鹿港小鎮。 清代閩南式古街上老房子節比鱗次,一棟接一棟。
我選草莓糖葫蘆,小佘吃的是酸李口味,小佘姊則是烏梅糖葫蘆。
門上寫著三槐挺秀的三槐堂是一棟融合西洋建築風格的閩南式建築。
半邊井,供牆外人家取用。
這口半邊井,其實已經封住不能用了。
然後我們遇到打彈珠攤,只有我花十元贏得香腸一條。
就是這一種彈珠台,贏了獎品還讓我敲了三下鑼。
地上又大剌剌的寫著老街呢!
鹿港的現代街道。
我們又去買肉圓來吃,可是鹿港的喔!
小佘同學家後面的大宅院。
這家有中過進士,怡喬說他也要。
古式的花轎子。
鹿港辜家,現為鹿港民俗文物館,中央入口立面屋頂高聳,半圓山牆,為華麗繁複的巴洛克風格,小佘說是“巴落去“風格,門票130圓,我們拿去買東西吃了。
保留完整的鹿港進士宅第。
鹿港風情告一段落囉!我們回到小佘家休息。
牛不會咬我,會用長舌頭捲牧草來吃。
大家都餓了。
一旁可愛到不行的小犢。
逛完鹿港,怡喬載我到高鐵站搭車南下,我卻在月台上發現車票不見了,幸好高鐵的車掌小姐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,讓我很平安的回到台南,實在是虛驚一場,也讓我的鹿港行更印象深刻了。
小吃真多啊
回覆刪除小吃和北京的截然不同,如果有機會來臺灣,帶你去吃吃看吧!
回覆刪除看完整篇鹿港介紹之後,印象最深的食物XD
回覆刪除福熊樂多小屋
http://blog.roodo.com/winteam
刚去过鹿港,好吃好看的确实丰富
回覆刪除